2016年12月26日,天上虽然飘着雪花,但寒冷的天气丝毫也没阻挡住参与2017年天津市高校食堂食材供应商资质招标项目投标人的脚步,积极参加此次公开招标的54家供应商从全国各地纷纷准时来到投标现场提交样品。最终经过激烈角逐,共有18家供应商中标该项目。
这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对高校食堂米、面、油等大宗原材料物资实施政府采购招标的第6个年头,采购规模在逐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天津市为何敢率先对高校食堂采购进行改革?他们又是如何做好这项后勤改革的?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呢?带着这些问题,借2017年天津市高校食堂政府采购招标项目开标之机,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坚持制度创新 引入政府采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青年学子而言更是如此。
为保证大学生们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天津市早动手、精安排。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市教委大胆决策,建立高校食堂大宗商品政府采购制度。对市属高校学生食堂用的部分易储存、耐变质的原料进行政府集中采购,依托市政府采购中心做好市属高校的食堂采购工作。
“食品安全无小事。但要保障食品安全,首先要保证原料的安全可靠。”市教委负责人强调说。为此,2011年底,天津市高校食堂政府采购首次“开标”,市政府采购中心对市属高校食堂的面粉和食用油进行公开招标,对这两种物资分别选择不超过3家定点生产供应商。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6家食用油及面粉供应商中标。
“这意味着自2012年1月1日起,市教委直属高校学生食堂用食用油和面粉必须向定点供应商采购。”该负责人介绍说,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每一品种自主选择确定一家供应商,并与供应商按照《天津市高校学生食堂食用油标准合同》《天津市高校学生食堂面粉标准合同》签订供货合同。此外,各高校要建立校内学生食堂统一采购制度和合理的储备制度,确定每批次合理采购量,避免退货和大量压货。首次招标惠及市属16所高校的101个食堂经营主体,2012年全年,市属高校食堂大宗物资政府采购金额达2422万元,比上年同期节约采购资金近300万元。每年集中采购面粉4000余吨、食用油2000余吨。
据记者了解,为加强对高校学生食堂用原料的安全管理,规范高校食堂原料采购渠道,满足高校食堂标准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管理的要求,有效平抑和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天津市教委建立起一套大宗物资采购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企业择优准入体系。通过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对进入高校的米、面、食用油及鸡肉系列等大宗物资供应商资质进行招标,确保优质产品进入高校食堂;二是建立食品安全保证体系。通过选择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标准高、服务及社会信誉良好的企业,直接为该市高校食堂提供服务,可有效地从源头控制食材质量,有助于高校建立完备的索票索证可追溯制度,确保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三是建立供货价格微调体系。通过规模采购,降低了食堂采购成本,同时与供货商建立合理的价格微调机制,也有效化解了市场价格过度波动对食堂价格的影响,确保了高校食堂食品价格稳定。
此外,为确保学生吃得便宜又放心,天津市还建立了高校食堂投入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各高校根据注册在校生数,以不低于年学费2%的比例安排资金,设立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当学生食堂主要原材料、用工等运营成本季度同比上涨幅度超过3%时,使用基金平抑以保持饭菜价格和质量稳定,将当年所动用部分在次年补齐。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学校食堂价格保持基本稳定,饭菜价格比校外同类餐饮价格低20%左右。高校食堂大众主副食所占比例不低于60%,风味伙食和经营性伙食所占比例分别不高于30%和10%。
坚持规范采购 打造电子平台
如今,天津市高校食堂统一集中采购的品种已扩大到常用的七大品种。除了米、面、油大宗物资可以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外,小到酱油、醋也可以实施政府集中采购。这均归功于“天津市农校对接——高校食堂大宗物资采购平台”的建设。
据了解,为打造规范透明的采购环境,鼓励更多的高校参与到政府采购中来,依托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建立了高校食堂大宗物资采购平台。在最初推行的2012年和2013年,对参与平台采购的高校还安排了专项资金进行奖补,2012年安排奖补资金为225万元,2013年为200万元。
“农校对接”平台自2012年运行以来,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师生和供应商的广泛认可。政府采购中标入围的供应商和天津市各高校,在该平台上进行采购交易,交易行为同时受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的监督。数据显示,采购金额已由2012年的2422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2126万元,增加了5倍多。参与的学校和供应商的数量也是日渐增加。
“其实,对于政府采购食品原料,高校已向往多年。在没有实行政府采购前,学校食堂的食品采购,也是通过招标确定厂家,但是学校采购比较分散、供应量比较小,给后勤管理特别是食堂管理带来不少麻烦。”天津城建大学后勤处副处长刘浩表示,市教委采取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制度加电子化平台采购的方式,让学校在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上吃下了定心丸。同时,“农校对接”平台对缓冲校外市场价格波动给校内市场带来的传导效应,对平抑学生伙食价格明显起到了调控作用,大大降低了学校零星采购的市场风险。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学校管理方虽然抓得很紧,如地沟油或食品添加剂等事件还没在学校出现,但万一出了问题,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农校对接”平台的规模采购,不仅降低了食堂采购成本,实惠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且可以实现采购原料的可追溯,极大地确保了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
据统计,目前参与平台采购的学校数量由原来的18所增加到现在的60所,截至目前,共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47所高校和南开中学等13所中学通过农校平台进行采购,集中采购的品类由原来的2大类增加到现在的7大种类。几年来,各学校通过该平台共采购面粉18866吨,大豆油13402吨,大米26552吨,鸡肉系列产品3152吨,食醋、酱油及食盐1298吨,猪肉系列产品867吨,采购金额共计达到35138万元,约4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保证食品安全、稳定食堂物价是学校必须要打通的难关。我们推出的‘农校对接’采购平台,是用好政策与智慧管理在帮助学校解决难题。通过规范的采购管理体系和公开透明的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不但规范了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实现了交易的可控可查,也建立起了高校大宗物资供需基础数据库。”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完备的高校后勤基础数据库不仅为高校后勤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确保了高校食堂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